1944年后荣格隐居在出生地的一个湖畔,静静地探索人类心理的奥秘。一些传记学者提到,荣格在这段隐居生活里,沉浸于自己的梦和幻想当中,不断地作自省式的分析,对自我潜意识有很深的探讨,直至1961年6月6日逝世,享年86岁。
荣格其人与他描绘的人格理论一样令人费解,有人说他是一个神秘莫测、难以捉摸的人,也有人说他根本就患有精神病。与弗洛伊德分开之后,他一直力图发展一套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心理问题。为此他广泛研究了古代的占星术、炼金术、中国和印度的宗教、印第安人的风俗和非洲土著的宗教仪式等,努力从中找寻规律,发掘经验和灵感。由于他博学多闻,理论纵贯古今东西方的思想和文化,因而他的著作常常显得有几分神秘色彩,富有象征性,甚至通篇是艰深晦涩的描述,很难理解。因此也有人认为他行走于宗教和心理之间。为了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相区别,荣格称自己的心理学为分析心理学(Analytical Psychology)。
荣格一生著作颇丰,代表著作有:《本能与潜意识》(1916)、《美学中的类型问题》(1921)、《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》(1922)、《现代人的精神问题》(1928/1931)、《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》(1928)、《纪念理查德·威廉》(1930)、《心理学与文学》(1930/1950)、《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》(1931)、《毕加索》(1932)、《现实与超现实》(1933)、《心理学的现代意义》(1933)、《集体潜意识的原型》(1934/1950)、《集体潜意识的概念》(1936)、《心理学与宗教》(1937)、《分析心理学中的善与恶》(1959)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