鼠曲草可供入馔。作为食俗,最早的记载见于梁代宗懔的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是日(三月初三),取鼠曲菜汁作羹,以蜜和粉,谓之龙舌柈,以厌时气。”鼠曲草有种独特的香味,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句“深挑乍见牛唇液,细掐徐闻鼠耳香”,对鼠曲草作了很生动的描述。清人顾景星在《野菜赞》中说鼠曲:“二月生,叶如鼠耳,和米捣作饼。北人寒食尚之。”说明在清代北方还存有吃食鼠曲的习俗。南方食用鼠曲草的民风至今不改,《台湾府志》载:三月三日,采鼠曲草合米粉为粿,以祀其先,谓之“三月节”。农历三月三日,一般都是在清明节前后。所以有些地方鼠曲草也与清明节联系在一起。在福建莆仙,一到清明节,家家户户要用糯米和鼠曲草磨成粉蒸制“清明龟”。这种清明龟用粉皮包馅,以龟形木质模印制。清明节那天,人们备酒馔、果品、“清明龟”等祭品上山扫墓、祭奠。将鼠曲草舂烂,糅和米粉做成鼠曲粿,也是潮汕一种很重要的食俗。在潮汕种类繁多的粿品中,鼠曲粿产生的年代最为久远,有龟与桃两大类型的形制:龟粿主要是用于祈寿,桃粿则用于消灾。
周作人在《故乡的野菜》中也提到鼠曲草,说浙东绍兴一带叫黄花麦果,吃法是“春天采嫩叶,捣烂去汁,和粉作糕,称花黄麦果糕”。在四川,鼠曲草被称为棉花草,也常被用来蒸馍馍。日本人也吃食这种野草,1922年,鲁迅在翻译爱罗先珂童话剧《桃色的云》时所写的《译者附记》,后改题《记剧中人物的译名》中,就提到:“七草在日本有两样,是春天的和秋天的。春的七草为芹,荠,鼠曲草,繁缕,鸡肠草,菘,萝卜,都可食。秋的七草本于《万叶集》的歌辞,是胡枝子,芒茅,葛,瞿麦,女郎花,兰草,朝颜,近来或换以桔梗,则全都是赏玩的植物了。他们旧时用春的七草来煮粥,以为喝了可避病,惟这时有几个用别名:鼠曲草称为御行,鸡肠草称为佛座,萝卜称为清白。”看样子,日本吃鼠曲草的讲究和中国南方人是一样的。